我国深远海渔业迎新突破:全潜式智能平台设计方案获AIP认证

   时间:2025-05-18 09:10 来源:ITBEAR作者:沈如风

中国海洋工程领域迎来了一项重大技术创新。近日,海油工程设计院自主研发的全潜式深远海智能渔业平台设计方案,成功获得中国船级社的AIP(原则性批准)认证。作为国内首个通过此类认证的平台设计方案,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智能渔业装备设计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长久以来,我国渔业养殖领域面临近海养殖空间受限、环境污染风险累积等难题。相比之下,深远海养殖以其广阔的立体养殖空间、优良的水质和稳定的海洋环境,成为破解这些瓶颈的战略选择。海油工程设计院的这一创新方案,正是针对这一需求应运而生。

该全潜式深远海智能渔业平台融合了全潜式结构设计与智能化养殖系统,专为适应复杂海况而设计。它不仅能够构建起高效环保的可持续养殖模式,还能推动渔业从近海浅水区向深远海深水区拓展,实现养殖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攻关。他们围绕网箱基础性能、锚泊系统动力学、抗风浪网衣结构等核心技术,累计完成了超过200次水池模型试验和10轮技术方案迭代论证。最终,成功研制出了能够在60米水深环境下抵御17级超强台风的全潜式养殖装备。

智能化是该平台的一大亮点。研发团队在设计阶段就对平台进行了智能化升级,集成了远程投喂、水下环境监测、机器人洗网等多功能智能系统。养殖人员只需通过移动端,就能远程监测鱼类的生长状态,实时读取水体温度等数据,构建起数据驱动的精准养殖模式。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鱼类的存活率与生长效率,还为深远海养殖业的智能化发展树立了标杆。

目前,该设计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全球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与养殖一体化设计项目——“国能共享号”平台。该平台由漂浮式风机和养殖网箱组成,设计吃水14米,养殖水体达到10000立方米,具备5万尾深海鱼类的养殖能力。这一产量相当于近岸17万平方米鱼塘的产量,较传统近岸养殖模式提升了超过两倍。

更“国能共享号”平台在满载负荷发电状态下,每小时可发电4000千瓦时,单日满负荷运转可发电96000千瓦时。这一发电量相当于4.25万人一天的生活用电需求,实现了渔业养殖与清洁能源发电的完美结合,为深远海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