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5G确定性工业网测试床:引领制造业迈向无线智能新纪元

   时间:2025-08-15 03:09 来源:ITBEAR作者:冯璃月

在中国制造业的广阔天地里,一场由5G技术引领的变革正悄然兴起。中国移动,作为通信领域的领航者,正通过一项名为“2024年5G确定性工业生产网测试床”的项目,将5G技术从生产线的边缘推向核心控制领域,为智能制造铺设坚实的数字基石。

传统工厂中,设备间的通信往往受限于线缆,这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也限制了生产的灵活性。旋转设备依赖滑环传输信号,老化问题频发;产线调整时,重新布线繁琐且成本高昂。而在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中,毫秒级的时延误差都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乃至导致产线停机。针对这些痛点,中国移动的5G确定性工业生产网测试床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无线技术实现低时延、高可靠且时延抖动可控的通信,让无线信号如同有线连接般稳定可靠。

该测试床全面覆盖了工业生产的各类需求,从基础的实时I/O通信到严苛的运动控制,再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虚拟化。通过5G边缘算力平台,传统硬件PLC得以转化为软件形态,部署更加灵活,适应了柔性生产的需求。这些探索直击工业生产的核心控制环节,用无线技术打破了有线网络的束缚。

为了让5G与工业设备实现“无缝对话”,中国移动在测试床中构建了三条技术路径。第一条路径通过“工业以太网over 5G”,使5G网络适配主流工业协议,满足低时延、高可靠通信需求。这意味着工厂内的传感器、控制器可直接通过5G进行数据交互,无需大规模改造现有设备。第二条路径则通过“工业以太网over 5G TSN”技术,进一步降低数据传输抖动,满足更精密的控制需求,如多台机器的同步运转。第三条路径则聚焦于PLC的革新,通过“5G UPF基座虚拟化PLC”方案,将PLC部署在5G边缘节点服务器上,降低了控制指令的传输时延,同时提高了部署的灵活性。

这些技术探索的背后,离不开一系列“黑科技”的支撑。5G LAN工业组网技术实现了设备间的高效通信,支持多种交互方式;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确保了多台设备的精准同步;低时延与抖动控制技术优化了无线信号调度和帧结构设计,使数据传输延迟稳定在毫秒级;冗余传输机制则为通信提供了双重保障,即使单一路径故障,数据也能通过备用路径传输,确保生产不中断。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个测试床已从方案设计迈向了实际应用。项目团队完成了需求调研与架构设计,并通过测试验证了5G控制工业设备的可行性。他们成功构建了“旋转台电子齿轮系统”,实现了5G控制多台伺服电机按精确比例协同运转,精准度达到工业生产要求。同时,智能输送分拣系统也完成了测试,5G网络顺利控制Delta分拣机器人等设备完成物料分拣与输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虚拟化PLC的成功部署。在测试中,部署在5G UPF服务器上的虚拟化PLC通过5G网络实现了对IO设备、变频电机的实时控制,并与触摸屏、调试站流畅交互。测试数据显示,其通信时延、任务切换性能等关键指标均满足工业生产要求。

这些成果已在多个行业展会上亮相,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北京、上海的工业展上,旋转台电子齿轮系统直观展示了5G控制多轴电机高速啮合的效果。而在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5G UPF基座虚拟化PLC方案的发布更是吸引了众多制造业企业的目光。

5G确定性网络不仅带来了生产的“无线化”,更推动了生产模式的革新。在效率层面,5G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使设备数据能够实时上传、控制指令即时下达,为生产流程的优化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在成本层面,“一网到底”的5G网络替代了复杂的有线布线,降低了线缆采购与铺设成本,同时简化了产线调整过程,大幅降低了柔性生产的门槛。

随着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工厂正迈向“智能化”的新阶段。通过5G采集的海量生产数据可实时传输至云端平台进行分析,提前预警设备故障。虚拟化PLC的灵活部署则使生产线能够根据订单需求快速切换控制逻辑,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趋势。中国移动计划将测试床的验证能力向更多合作伙伴开放,共同孵化可商用的解决方案,推动5G成为工业生产的“标配能力”。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