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星互联网加速跑,牌照发放在即,低轨组网追赶星链步伐

   时间:2025-08-26 04:05 来源:ITBEAR作者:顾雨柔

近期,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领域迎来了显著加速。自7月下旬以来,卫星发射频率大幅提升,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的步伐正在加快。

具体而言,从7月27日至8月17日,中国星网GW星座在短短二十天内成功将五组低轨卫星送入太空。这一速度与此前1至2个月的发射间隔相比,有了质的飞跃,累计发射的卫星数量也从7月前的34颗增加到了72颗。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引起了国内业界的广泛关注,也吸引了美国媒体的注意,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在与SpaceX星链竞争中的又一关键进展。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相关部门即将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这一消息对于我国卫星互联网商业运营的起步具有重要意义。一位卫星互联网领域的资深技术专家表示,牌照的发放预示着商业运营的第一步即将迈出,但要实现像星链那样全面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还需要大约2到3年的时间。

GW星座和千帆星座是我国正在推进的两个大型低轨卫星星座项目,分别由中国星网公司和具备上海国资背景的上海垣信负责运营。按照规划,GW星座和千帆星座的组网卫星总数将分别达到1.3万颗和1.5万颗。自2024年起,中国星网已多次成功发射高轨和低轨卫星,进入批量组网阶段。特别是在2025年上半年,虽然发射节奏相对较慢,但自7月起,发射速度明显加快,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此次提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定,即在提交星座计划后的第9年需发射总数10%的卫星,否则项目可能面临削减或取消。另一方面,中国星网或计划于今年完成一代星座组网,以满足外交等核心领域的需求。

在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方面,今年7月底的一次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议上,提出了优化卫星通信业务准入的措施。据透露,工信部将在近期向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颁发卫星互联网牌照,以推动他们拓展新兴业务范畴。中国电信多年来独家运营我国自主建设的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并已走向海外市场。中国移动也积极布局卫星领域,发射了支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试验卫星。

除了电信运营商,中国星网和上海垣信作为卫星互联网设计建设运营的骨干企业,预计将获得牌照。一位卫星互联网技术专家表示,他的企业正在与上海垣信合作,预计将在年底前拿出DEMO样机。然而,即便牌照落地,也只是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商业化的起点,距离全面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接入卫星互联网的需求,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低轨卫星互联网全面商用之前,我国主要依托高通量卫星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例如,亚太6D和中星26号等高通量卫星,已在我国航空、航海、应急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服务主要面向特定场景下的联网需求,普通消费者若想随时随地使用卫星互联网,仍需等待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商用。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