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网安周聚焦AI安全:多方协同织密防护网,护航技术造福于人

   时间:2025-09-20 19:01 来源:小AI作者:赵云飞

从一键修图的智能工具到自动驾驶的交通革新,从复杂问题的即时解答到医疗诊断的精准辅助,人工智能(AI)已不再是科幻作品中的设想,而是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重塑着人类与数字世界的交互模式。然而,技术进步的另一面,AI滥用问题也日益凸显:部分用户利用AI生成虚假“卖惨”视频博取流量,某品牌广告因AI设计失误出现“花生长在树上”的常识错误,这些现象不仅扰乱网络秩序,更潜藏信息污染、认知误导等风险,对网络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如何为快速发展的AI技术划定安全边界?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该框架首次提出AI安全风险的分级评估原则,明确高、中、低风险场景的判定标准,并制定可信AI技术的基本准则,涵盖数据隐私保护、算法透明性、结果可追溯性等核心要素。同时,框架从技术防御、法律监管、行业自律三个维度提出综合治理方案,旨在为AI应用构建“预防-监测-处置”的全链条安全体系,确保技术发展既高效又可控。

本届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调技术进步需以责任为前提。专家指出,AI的便捷性不应成为忽视安全的借口,从内容生成到决策支持,每一环节都需遵循客观规律与专业知识。例如,医疗AI若缺乏临床验证,可能误导诊断;金融AI若算法存在偏见,可能加剧不公平。因此,动态调整治理策略、构建安全可信的AI生态,成为此次宣传周的核心议题。

安全防护网的织密,离不开多方协同。宣传周期间,《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由60余家机构联合发布,涵盖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安全厂商等,形成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治理合力。倡议明确将安全视为AI发展的生命线,提出建立数据安全共享机制、开展算法伦理审查、推动安全技术标准互认等具体措施,旨在通过行业自律填补监管空白,为全球AI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开幕式上,12387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集举报、处置、反馈于一体,鼓励公众参与网络空间治理,形成“技术防御+法律约束+社会监督”的立体防护体系。专家表示,AI的健康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从抵制虚假信息到遵守技术伦理,从反馈安全漏洞到推动行业自律,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确保AI真正成为赋能社会进步的工具,而非风险源头。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