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v6到AI WAN:中国互联网“新质化”转型如何铺就智能未来之路?

   时间:2025-11-01 07:56 来源:快讯作者:柳晴雪

在人工智能驱动全球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正重塑国家战略布局。作为数字化基石的互联网,尤其是IP网络,正经历从"连接赋能"向"AI赋能"的深刻转型。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技术升级,更决定着我国能否在智能时代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生态。

在"第四届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互联网新质发展分论坛"上,行业专家聚焦新质互联网的构建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互联网需在IPv6/IPv6+基础上持续演进,形成可靠、高效、安全、智能、绿色的技术体系。他强调,未来网络必须实现三大突破:从单纯承载转向服务保障,在工业互联网等场景提供毫秒级确定性服务;从被动连接升级为智能主体,具备自主感知与决策能力;从网络主导转向产业协同,构建云网边端用融合生态。

我国IPv6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全国IPv6活跃用户达8.65亿,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突破69%,标志着全球最大规模IPv6基础设施初步建成。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提醒,当前挑战已从"有没有"转向"强不强",需通过"从用到创"的技术突破和"从通到优"的质量提升,实现互联网架构与业务创新的双重跃迁。

智能时代的产业需求正倒逼网络变革。智能体互联、多模态交互、泛在算力调度等新兴场景,要求网络从"通路"进化为"平台",从"工具"升级为"能力"。这种转型不仅关乎技术迭代,更是支撑智能产业化与产业智能化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数字生态的全球竞争力。

分论坛上,AI WAN(智能IP广域网)作为新质互联网的典型实践引发关注。华为提出的解决方案通过三大能力升级重构网络价值:在广域传输方面,采用智能路由优化与协议增强技术,实现跨地域算力高效调度,某案例显示百公里智算拉远算力损失控制在5%以内;在体验保障方面,构建业务感知与分级调度系统,为AI健身、实时交互等场景提供差异化服务;在安全防护方面,建立从传输到内容、从行为到身份的立体防护体系,通过芯片级攻击识别实现主动防御。

这种转型正在重塑网络产业逻辑。AI WAN推动网络从被动管道转向主动服务,从通用连接转向智能调度,恰好契合产业数字化转型对基础设施的新要求。华为方案在某客户中的实践表明,其"天级扩容、随时可用"的运营模式,为智能时代业务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IPv6规模部署到IPv6+创新突破,再到AI WAN的技术实践,中国互联网正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邬贺铨院士认为,我国完全有能力在互联网创新领域形成中国方案。随着智能体互联网、低空通信等场景加速落地,以AI WAN为代表的新质网络发展,正在为全球数字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铺设一条更智能、更可靠、更安全的数字之路。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