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借互联网之力 促多元文化交流 共筑网络空间文化新辉煌

   时间:2025-11-09 20:41 来源:快讯作者:沈瑾瑜

在浙江乌镇国际互联网会展中心通安厅,一场聚焦网络空间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国际论坛近日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搭建文明对话桥梁、构建开放包容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展开深入探讨,为全球网络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王江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互联网正深刻重塑人类文化生态。网络空间已成为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新场域,其发展呈现出三大显著特征:技术革新催生文化创新,跨文化交流打破认知壁垒,国际协作深化遗产保护。他以2024年爆款游戏《黑神话:悟空》为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全球传播的成功实践。该作品将东方神话美学与虚拟引擎技术完美融合,让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焕发数字时代魅力,获得国际玩家广泛认可。

跨文化互动的生动案例在社交平台不断涌现。今年初,大量海外用户涌入中国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通过分享宠物日常、生活趣事等内容与中国网民建立情感连接。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的交流模式,有效消解了文化隔阂,形成"数字时代民心相通"的新范式。王江特别提到,某海外用户因分享猫咪照片获得中国网友热烈响应,被戏称为"在线缴纳猫税",这一趣味现象折射出网络空间的文化融合潜力。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数字技术正发挥独特作用。中埃两国联合开展的"水文遗产数字保护计划"成为跨国协作典范。通过将重庆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尺进行数字化建模,两国不仅实现对古代水文观测遗迹的协同保护,更搭建起数字共享平台,让全球网民能够在线欣赏这两大文明瑰宝。项目团队运用3D扫描、虚拟现实等技术,完整呈现题刻上的165段宋代水文记录与尼罗尺的象形文字,为研究古代人类与水环境的关系提供珍贵资料。

针对未来发展方向,王江提出三项建议:其一,强化技术驱动的文化创新。鼓励运用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技术开发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数字文化产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IP。其二,构建青年主导的交流机制。通过设计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体验活动,激发全球青年群体的创造力,让年轻一代成为文明对话的主力军。其三,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倡导建立包容互鉴的网络文明准则,反对文化霸权主义,通过技术普惠缩小数字鸿沟,确保各国平等参与网络空间治理。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数字文明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通过技术创新、青年参与和制度保障的三维驱动,不同文明完全可以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维度中实现和谐共生。这场在乌镇举行的思想盛宴,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中国方案。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