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破局 攀画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韧性蓝图
上海2025年9月5日 /美通社/ -- 9月3日,"2025安联中国峰会•企业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顺才、安联商业保险亚洲区总裁史德盛、安联贸易亚太经济学家黄黎洋等安联相关人员出席,同时特别邀请了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黄坦、上海虹桥商务区投资促进与公共服务事务中心主任朱莹华、锦江集团副总裁周维、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景与会发言。此外,论坛还汇聚了全球500强企业高管、产业创新领袖及政策专家同席,深入探讨内需新动能与海外新蓝海的协同之道,助力中国企业破局增长、链接全球。
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首席执行官林顺才先生在欢迎致辞中表示,安联集团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历经多次经济周期与危机考验,积淀了深厚的风险管理经验。目前,安联在中国已构建起涵盖企财责任、贸易信用、延保服务、雇员福利、要员保障及资产配置等核心业务,致力于以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中国企业掘金内需市场,并借助全球服务网络,护航中国企业扬帆出海远航。安联中国的愿景是,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受推荐的外资保险公司。
安联商业保险亚洲区总裁史德盛先生共享了安联全球视角下的企业风险管理。他强调,风险认知是企业稳健发展的核心基石。尤其对于跨国企业而言,深刻理解不同地域的风险特性已成为全球化经营的必修课。安联每年开展全球风险调研,依托数据洞察主动与客户协作应对风险。无论是全球行业经验,还是本地市场专长,安联商业保险始终与中国企业同行,共同寻找真正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次论坛立足于全球经济再平衡与国内"稳增长、促转型、防风险"政策交汇的时代节点,特邀知名经济学家、商业领袖及行业专家发表主旨演讲,并引发了多轮精彩的智慧交锋与观点碰撞,直面世界经济新格局,擘画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韧性蓝图。
安联集团亚太经济学家黄黎洋女士率先解读了全球经济与贸易新趋势,带来前瞻分析与战略展望。她指出,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不会出现萎缩,但增速将显著放缓,按价值计算预计仅增长0.3%。尽管当前关税对贸易的实际影响低于预期,且短期可通过排除机制和转口贸易缓冲部分冲击,但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仍将延续,结构性挑战持续存在,叠加地缘政治的多极演进与供应链体系的全面刷新,不断推动全球贸易格局转型,不确定性预计将延续至2026年。
在新经贸格局的展望中,首场圆桌论坛围绕中企全球化征程的风险应对与机遇把握缓缓展开。圆桌对话由安联商业保险销售渠道总监谷学斌担任主持人,特邀嘉宾上海虹桥商务区投资促进与公共服务事务中心主任朱莹华、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知识产权总监马骏以及安联商业保险大中华区CEO曾万里、安联贸易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雷马信,就企业出海的现实挑战与系统性对策展开深度对话。
朱莹华先生表示,作为上海两翼齐飞的西边翅膀,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始终立足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聚焦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核心环节,整合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专业服务,着力打造服务企业"走出去"先行区。他对出海企业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牢固树立本地化合规经营理念,严格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与商业准则;第二,针对贸易、人力资源及供应链等环节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提前建立专业、高效的本地化团队以强化风险应对能力;第三,除价格因素外,企业在选择法律与保险等配套服务时,应更加注重服务商的实际落地能力与本地资源整合水平。此外,企业应深入当地市场调研,切实提升海外经营的合规性与稳定性。
马骏先生表示,政策与监管的不确定性、全球竞争格局重塑及舆论环境转变,是当前企业出海面临的三大核心风险。他以光伏行业为例指出,美国市场准入限制、欧盟本土化政策扶持以及消费者对可持续性要求的提升,均对企业战略提出更高要求。他强调企业应提前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与合规体系建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技术与贸易壁垒。
曾万里先生指出,中国企业出海风险正从传统的财产险、责任险向网络安全、供应链重组等复合型风险扩展。安联通过创新保险产品(如网络安全险、ART替代风险转移工具)、升级承保能力及提供定制化方案,帮助企业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化运营体系。他建议初出海企业将保险作为风险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事后补救手段。
雷马信先生强调,变化多端的贸易形势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引发全球供应链重构与付款周期延长,企业需高度重视国别风险评级、行业风险动态与买方信用评估。他建议中国企业建立更精细化的内控与信用管理体系,借助专业机构本地化洞察与数据支持,提升在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应对能力。
围绕本场论坛开拓海外新蓝海和激发内需新动能的两大核心主题,锦江集团副总裁周维、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景发表主旨演讲。
锦江集团作为根植于上海的企业全球化标杆,其副总裁周维女士深刻揭幕海外市场破局之道。她指出,锦江正在积极推进自有品牌出海战略,实现从"资本出海"到"产品出海"的跨越。与此同时,集团始终坚持"基因进化、相对独立、和而不同、死守底线"的核心原则,在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方面与安联等国际伙伴深度合作,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景从专业角度分析认为,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内需市场的新潜力与格局重构值得重点关注。他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升级将持续释放投资机遇,尤其应聚焦科技升级、悦己消费及企业出海三大主线,以把握新一轮增长动力。
第二场圆桌论坛深度聚焦企业转型与风险管理的实践。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黄坦与苍原资本合伙人霍中彦、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海健、安联商业保险中国区总经理彭衍滨齐聚现场,为中国企业挖掘增长新引擎提供前瞻思考和战略指引。
黄坦先生指出,国有企业应在新发展格局中承担"压舱石、领头雁、排头兵"的角色,以科技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带动消费升级,并强调了国企与民企应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生态共建、优势互补的格局。
霍中彦先生指出,当前消费市场呈现"总体收缩、结构性机会"的特征,企业应聚焦"质价比"和"情绪价值"两条主线,关注复购率、周转率和毛利率等核心指标,在存量市场中通过产品力和用户洞察实现增长。
梁海健先生表示,保险业可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风险减量与前置管理,以"质量换新保险"等创新产品提升消费者信心,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助力其在转型过程中识别新场景、控制新风险。
彭衍滨先生指出,企业应重视风险管理的第一性原则,保险可作为风险共担和财务补偿的重要金融工具。以董责险、传统财产险中营业中断保障为例,他建议企业通过保险安排为抓手,引领提升治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国内产业升级、国际多变环境下,保险能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风险兜底。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深刻演变,目光聚焦中国创造,期待中国贡献。安联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始终致力于保险金融创新,依托全球 70 余个市场的风险洞察与服务能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强起来"保驾护航。
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也标志着安联在华战略布局实现能级跃升,通过进一步汇聚全球智慧,助力中国企业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锻造可持续竞争力,以安联的专业力量,帮助企业于世界经济新版图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