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计算蓬勃发展的十余年间,企业IT技术栈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Docker与Kubernetes等开源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应用程序开发挣脱了物理服务器的束缚,步入了弹性与速度的新时代。然而,云计算的崛起对数据架构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数据架构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即便是如今看似成熟的数据架构,仍面临着技术债务累积、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同时,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数据架构需要一个能够持续迭代更新的开源生态系统作为支撑。
随着Agentic AI技术的兴起,企业IT架构再次迎来了重构的契机。AI的融入让业务系统变得更加智能与敏捷,数据层也随之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多智能体与自主AI Agent的兴起,使得“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在毫秒级的决策时代,AI Agent需要与动态数据环境进行即时交互,传统数据架构的分钟级延迟已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在新一轮AI驱动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急需构建一个专为速度、规模与跨职能协作设计的数据层。这一数据层需要打破传统数据管理平台的孤岛状态,实现多语言兼容性、动态模式管理与无服务器扩展性。Apache Iceberg等开源标准正逐渐成为AI数据层的基石,它不仅解决了数据湖的碎片化问题,还通过与BigQuery等云服务的集成,为Agentic AI的即时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构建AI数据层并非易事,持续运营才是关键。企业在实践中常陷入技术完美主义、资源浪费与安全盲区等误区。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企业需要简化协作流程,实现数据工程师、ML团队与AI Agent在同一平台上的无缝交互。同时,数据血统追踪与资源调度的自动化也是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人才方面,Agentic AI的兴起加剧了对“实时系统工程”人才的需求。企业不仅需要数据工程师,更需要能够设计动态协作平台、平衡治理与灵活性、并确保毫秒级响应的架构师。这一人才缺口在短期内难以填补,因此,企业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策略,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开源与云的平衡方面,Agentic AI的数据基础设施需要“双轮驱动”。一方面,企业需要借助开源社区的创新力量,在数据格式、流处理等领域取得领先;另一方面,云原生运营能力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云服务商可以提供关键补位,通过自动化工具管理数据血统、优化资源分配,或集成代理开发平台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以Google Cloud的BigQuery Iceberg集成为例,开放标准确保了企业的灵活性,而云服务则抽象了底层复杂性,让企业能够专注于业务创新而非管道搭建。这种模式既避免了供应商锁定,又降低了“从头构建”的成本与风险。
在AI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的今天,Agentic AI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可能超越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当AI Agent成为市场交互的核心,实时数据交互成为竞争门槛时,那些仍依赖遗留系统或碎片化管道的企业将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因此,对于想要拥抱智能变革的企业来说,现在正是重构数据架构、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