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智能设备处理不当,你的信息可能已泄露!

   时间:2025-05-17 12:09 来源:ITBEAR作者:冯璃月

近日,国家安全部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指出闲置和废旧的智能设备若处理不当,可能会成为信息安全的一大隐患。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只要手动删除信息并将智能设备恢复到出厂设置,就可以确保数据安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普通删除操作只是将数据标记为可覆盖,数据实际上仍然保留在存储芯片中,通过专业的数据恢复软件,这些数据可以轻松被还原。根据公开资料,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专业数据擦除技术的高门槛以及企业和个人对数据保护意识的淡薄,我国有近半数的闲置交易智能设备存在数据残留或擦除不彻底的问题。

文章指出,近年来,由于随意丢弃或回收处理不当,闲置智能设备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频发。那些被淘汰的智能设备,如果处理不当,极易成为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

随意丢弃智能设备,是风险最大的处理方式之一。许多人认为,已经损坏且难以修复的设备可以直接丢弃,但经过专业处理,即便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其主板和芯片仍有可能被修复,存储的数据也可能被读取。因此,这些看似无用的“废物”,在别有用心的人眼中,可能变成了随意访问的数据库和信息源。

闲置智能设备的交易也暗藏玄机。在智能设备的境内外流通中,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降低成本、快速通关,存在瞒报品名、夹藏夹带等现象。特别是涉及关键信息的网络基础设施运营商,如果未经网信部门报备和安全评估,私自将含有加密数据的硬盘及未擦除干净的智能设备运往境外,将极大地增加数据泄露的风险。

闲置智能设备还可能成为窃密的跳板。有些智能设备在关机后仍能被远程定位和追踪,如果设备事先被安装了特定程序或预留了后门,其摄像和录音功能在关机状态下也能被激活使用。与正在使用的手机相比,已关机的闲置智能设备更容易被忽视,从而在不经意间成为监控和窃听的工具。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安全机关提醒公众,闲置智能设备不同于一般的废旧物品,在日常处置时需要做好防范措施。首先,日常使用的智能设备应避免涉及机密信息,牢记“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原则,定期清理内存、修复系统漏洞,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其次,在更换智能设备前,应彻底删除旧设备中的所有数据,并通过多次覆盖存储的方式降低数据被恢复的风险。最后,对于闲置的智能设备,应妥善处置,及时退出所有应用的登录状态、删除登录记录,并关闭定位服务和隐私授权,切勿未经处理就出售、捐赠或随意丢弃。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