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南特举行的2025国际多媒体与博览会议(ICME)上,一场关于技术创新的盛宴悄然绽放。7月3日,当颁奖嘉宾宣布“最佳论文奖”归属时,一个令人意外的名字响彻会场——中国电信。获奖者是常建慧,一位入职中国电信云计算研究院仅一年的北大博士,她的研究成果在三轮严格盲评中脱颖而出,击败了来自全球的3737篇投稿。
ICME,作为图像、视频、AI生成等多媒体技术领域的国际顶级盛会,历来是“AI+视觉”交叉研究的风向标。今年的会议规模空前,无论是投稿数量还是参会学者人数,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电信的获奖无疑成为了一大亮点。
常建慧的获奖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训练扩散模型的生成式图像编码新框架,这一创新技术解决了传统图像压缩中存在的信息损失和失真问题。她的方法利用扩散模型从随机噪声中恢复图像,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模块”和“分布重整化”方法,实现了图像的高保真重建。实验数据显示,在极低码率下,该方法比国际最新的H.266/VVC标准能节省高达79%的码率,重建出的图像纹理清晰、细节锐利。
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中国电信在多媒体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彰显了央企科研体系在技术创新源头的强大潜力。对于中国电信而言,这项前沿性技术成果来得恰逢其时。随着5G的普及和物联网的爆发,数据海啸正在席卷全球。视频数据的指数级增长给通信网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常建慧的研究成果正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云计算研究院院长吴杰表示,新型场景正在倒逼基础设施形态发生深刻变革。中国电信正在创新性研发新一代云计算架构——“智能泛在云”,而常建慧的成果将为推动这朵“云”上计算资源与网络资源的统一协同调度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城市治理等应用场景中,这一技术将大大提升图像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效率,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常建慧的获奖,也是中国电信云计算研究院在原创性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的一次成功展示。这家中国电信最年轻的研究院,正成为老牌电信运营商面向未来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之一。吴杰院长以其国际化视野和对学术的热情,吸引了包括常建慧在内的一大批顶尖人才加入。这个小而精的团队不仅拥有广阔的学术空间,还有令人振奋的产业空间供成果验证。
常建慧获奖后,研究院的成果转化机制迅速启动。她与天翼云、天翼视联网等公司的科研人员紧密合作,探讨如何将论文成果落地于中国电信遍布全球的云网基础设施中。这种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无缝衔接,是传统学术机构难以比拟的优势。在中国电信云计算研究院这个“创新特区”里,年轻人们既能仰望星空进行自由的学术探索,又能脚踏实地将智慧融入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脉络中。
随着“AI+通信”的新范式快速到来,中国电信正以全新的姿态面向未来。他们打造以科研为牵引、以人才为根本、以成果为导向的创新体系,致力于实现主动定义未来标准、构建核心能力的中国式科技跃迁。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电信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