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日内瓦,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峰会由国际电信联盟携手众多联合国伙伴机构共同举办,聚焦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同时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监管治理与标准建设。
峰会期间,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成为了热议话题。据预测数据显示,到2033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4.8万亿美元大关。本次峰会规模空前,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5万名注册参与者,参展企业达150家,其中机器人企业占据了100家之多。
会上,《2025年“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对话”联合主席声明》正式发布,提出了包括务实治理、包容协作、可持续性、安全标准等在内的十大愿景。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战略部部长弗莱德里克·沃尔纳表示,通过跨行业沟通平台促进合作,旨在最大化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益处,同时最小化潜在风险。
在中国展区,宇树机器人等国内先进科技成果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参观者们纷纷与这些智能机器人进行互动,亲身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与此同时,中企研发的“元萝卜”下棋机器人也成为了展会的亮点之一,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前来对弈体验。
在峰会期间发布的《人工智能就绪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4月,发达国家在人工智能准备指数上得分为0.68,而欠发达国家仅为0.32。沃尔纳强调,当前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人工智能文盲”问题,因此峰会特别举办了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并开设了多场工作坊,旨在吸引全球尤其是南方国家的年轻人参与,以缩小数字鸿沟。
峰会还发布了2025年创新促进影响力案例报告,收录了来自28个国家的160份案例,涵盖了医疗健康、气候和自然灾害、制造业、金融、教育等多个关键领域。其中,来自中国的中国移动、南方电网、华为等企业也荣获了相关奖项。
中国移动展示了在河南省兰考县智慧农业建设的应用经验,通过“AI+高标准农田”技术,实现了农事作业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中国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谢松云团队也介绍了在脑控机器人和无人车、脑机智能协同无人机群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分享中国经验方面,中国工信部代表详细介绍了中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如何协同推动“智能产业化”与“产业智能化”的政策实践。中方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获得了广泛认可,众多参会者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在展览现场,之江实验室研发的地球科学领域人工智能系统GeoGPT也备受瞩目。该系统获得了国际电信联盟颁发的优秀创新实践案例奖,其开源、开放的特点受到了国际科学家的高度评价。商汤科技旗下的“元萝卜”下棋机器人、鹏城实验室的语义通信知识库平台以及杭州简墨科技的智能宠物机器人“咘咘”等展品也吸引了大量参观者的关注。
沃尔纳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更新方面速度惊人,且已广泛应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中国在促进人工智能向善方面扮演着积极的支持者和引领者角色,注重公正公平,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推进能力建设。他期待未来中国能与世界分享更多有益经验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