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之下,全国首座地下330千伏变电站投运,文物保护与供电创新融合!

   时间:2025-05-13 07:19 来源:ITBEAR作者:柳晴雪

近日,中国能建陕西院宣布了一项重大工程成果:全国首座地下330千伏变电站——西安朱雀(城南)330千伏变电站及其配套送出线路工程已成功建成并投入运营。该工程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城市电网建设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也展示了文物保护与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和谐共生的可能性。

这座变电站坐落于西安市南二环与文艺路交汇处的西北角,地理位置极为特殊,位于1300多年历史的隋大兴·唐长安城第九横街之上,处于唐长安城外郭城街道系统之中,永乐坊与靖安坊之间。面对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工程团队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确保施工对文物遗址的影响降到最低。

变电站的地面设计采用了“对标标识”的方式,精准标注了唐代坊墙边界、第九横街车辙及道路空间数据,将地下遗址的分布位置、走向与规模转化为可视化标识。这一设计不仅保护了文物层免受施工破坏,还通过数据化复原技术,将考古信息转化为公众可识别的图形语言,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变电站功能的无缝融合。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6855.59平方米,而地上面积仅占1051平方米。通过向地下“借”空间,工程团队不仅解决了特大城市中心区供电能力的瓶颈问题,还树立了基础设施与人文、自然协同共生的标杆。这一工程为高密度城市负荷中心的供电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在技术创新方面,该工程亮点纷呈。其中,主变压器是国内首次采用的330千伏/500兆伏安超大容量主变压器,也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的330千伏自耦电力变压器。这一技术方案改进了屏蔽结构,具有损耗低、温升低、局放小、噪声低等特点。项目配电装置采用了L形融合布置方式,节省了设备布置占地面积,减少了监控、消防等附属设施的投入。

在电缆敷设方面,工程团队创新性地将330千伏电力电缆与GIS电缆仓的对接方式调整为水平对接,降低了电缆夹层高度和主体基坑深度,减少了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同时,国内330千伏电力电缆首次采用水平蛇形敷设技术,充分利用横向空间,提升了顶管隧道的空间利用率,为多电压等级电缆的协同敷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该工程还实现了国内首次智辅革命。作为国内首座330千伏地下智慧型变电站,其综合管控系统集成了智能巡视、环境、安防、消防、七氟丙烷气体泄露在线监测和电气火灾监控等十余项子系统数据,形成了设备状态全景感知、异常事件自主决策、应急操作智能联动的立体化管控体系,较传统变电站提升了运维效率30%,故障响应时间大幅缩短。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