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真菌世界:《菌络万象》作者默林·谢尔德雷克笔谈真菌奥秘

   时间:2025-11-05 06:51 来源:快讯作者:唐云泽

在伦敦汉普斯特德荒野附近长大的默林·谢尔德雷克,从小就对脚下的土壤和腐木充满好奇。当其他孩子忙着追逐蝴蝶时,他却蹲在潮湿的树根旁,观察那些肉眼几乎不可见的菌丝如何在黑暗中延展。"我记得自己总会问:世界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这位热带生态学家回忆道,"后来才明白,我们其实生活在物质降解后形成的空间里,这种认知彻底改变了我理解生命的方式。"

2020年,默林的首部著作《菌络万象》由后浪出版公司引入中国。这部探讨真菌与生命关系的作品,源于他在巴拿马热带雨林录制纪录片时的深刻感悟。"每年既要继续科研,又要奔走于各类讲座与学术活动之间,空闲时还用真菌探索音乐世界",这种多线程的生活状态,恰恰印证了他对真菌的持久热情。书中描述的木腐菌菌丝体分解木头的场景,正是这种热情的具象化呈现——菌丝像精密的生物机械,将坚硬的木质转化为滋养生命的养分。

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构成了默林研究的核心视角。他指出,5亿年前植物之所以能登陆陆地,完全得益于真菌提供的"根系服务"。"直到今天,几乎所有植物都依赖菌根真菌",这些看不见的地下网络在土壤中穿行,用惊人的效率交换营养物质。当显微镜下的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交织的画面(比例尺50微米)展现在眼前时,人类惯用的"个体"概念瞬间崩塌——我们看到的不是孤立的生命,而是一个持续运转的生态系统。

这种共生智慧在人类文明中早有体现。默林特别提到危地马拉的蘑菇石像,这些公元前2000年的遗迹证明,人类早已懂得利用裸盖菇素进行仪式活动。从古代霉菌疗法到现代抗生素,从发酵食品到生物技术,真菌始终在重塑人类的生活方式。"面包、酒精、奶酪、酱油",他列举着这些日常物品,"甚至抗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离不开真菌的代谢奇迹。"

当被问及如何向中国读者介绍这个陌生领域时,默林强调要打破学科壁垒。"生命的存续离不开协作",他以真菌异养生物Voyria tenella为例,这种植物体内完全被菌根真菌占据的现象,恰是危机时刻新共生关系形成的明证。"通过协作,生物体能完成单凭自身无法实现的壮举",这句话既适用于真菌世界,也暗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目前,默林正与荷兰科研团队合作,尝试用机器人和高分辨率显微镜绘制真菌网络图谱。这项技术能实时监测菌丝网络中的物质流动,让人类首次"看见"真菌的决策过程。当被问及研究动机时,他引用《菌络万象》中的观点:"生命与非生命之间存在灰色过渡地带,而真菌正是这个地带的完美象征。"这种认知正在改变科学界对生命树的想象——不再是简单的分叉结构,而是一个不断融合的网状谱系。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