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正式推出升级版“AI+”行动计划,同步组建“AI+”生态联盟。此次升级聚焦五大核心主线,涵盖16个业务领域与43项具体任务,涉及智算基础设施构建、九天大模型迭代等关键方向。
智算能力建设被列为首要任务。根据规划,到2028年底中国移动将实现AI领域投资翻倍,构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智算网络,计划部署十万卡级智算集群,推动全国产智能算力突破100 EFLOPS。这一战略既是对全球芯片技术竞争的主动回应,也彰显了自主可控的技术发展路径。
模型创新方面,中国移动着力推动九天大模型跻身国际顶尖行列,打造“模型即服务”的普惠体系。此前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企业已发布“九天”基础大模型3.0版本,该版本在语言架构与多模态理解能力上实现双重突破,可控性与应用场景显著扩展。
生态共建是此次升级的突出亮点。中国移动宣布开放百个高价值战略场景,推动AI技术与研发设计、网络运营、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这种开放协作模式为激活AI产业生态注入新动能,促进跨行业智能应用落地。
在应用落地层面,规划明确将实施超3000个AI+DICT融合项目,覆盖新型工业化、政务服务、现代农业等十余个领域,助力打造亿级用户规模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这意味着AI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推动全场景智能化转型。
国际市场拓展方面,中国移动提出“技术出海”战略,计划向全球南方国家输出优质AI能力,推动科技普惠。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国企业在AI领域的全球视野,既强调自主创新,又注重开放共享。
作为通信行业“国家队”,中国移动的AI战略具有显著差异化特征。相较于互联网企业,其更注重基础设施夯实、生态体系搭建与产业深度赋能,将系统性与可持续性置于首位。这种发展路径既承担着国家战略责任,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如何规避大企业创新惰性、如何平衡自主可控与技术前沿性、如何在安全监管与创新突破间找到平衡点,均需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破解。
当前人工智能竞争已进入体系化能力比拼阶段,中国移动的布局不仅关乎企业转型,更影响着中国在全球AI格局中的定位。随着通信巨头深度参与,中国AI产业正形成重基础、强生态、兼顾安全与创新的新型发展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