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近期在中国市场动作频频,其CEO库克亲自宣布,新款iPhone Air将于10月17日启动预售,并在10月22日正式上市销售。这款新品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取消了传统的实体SIM卡,转而采用虚拟eSIM技术,实现了无卡化设计。
为了配合iPhone Air的这一创新特性,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迅速响应,纷纷宣布全面开启eSIM服务的预约及线下办理通道,并详细公布了办理流程。此举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三大运营商的eSIM服务预约人数在短时间内便突破了数十万大关,这一数字也大致预示了iPhone Air的首批销售规模。
此前有市场猜测iPhone Air可能仅作为合约机销售,无公开版可选。然而,苹果与三大运营商均已明确表示,iPhone Air并非合约机,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心仪的网络服务,这无疑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尽管三大运营商在推广eSIM服务时与苹果紧密合作,但作为国内企业,它们也并未忽视自身的发展。其中,中国电信在宣传iPhone Air的同时,意外透露了华为与OPPO等国产手机品牌也在积极研发eSIM手机的消息。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多家头部手机厂商均已投入eSIM手机的研发工作,且主打超薄设计,似乎在向苹果iPhone Air看齐。在命名上,这些国产eSIM手机也可能会与苹果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如华为的Mate Air、小米Air等,甚至联想已抢先一步,发布了支持实体SIM卡的moto X70 Air,其厚度仅5.3毫米,重量159克,电池容量却达到了4800毫安,显然是在与苹果展开直接竞争。
eSIM技术,即将传统SIM卡电子化,用户无需再插入物理SIM卡即可使用通信网络服务。这一技术不仅提升了手机的密封等级和防水防尘能力,还使得手机更加轻薄。根据相关规定,同一用户名下最多可办理5个号码(含eSIM号码),而单台eSIM手机则最多支持2个国内运营商号码。
不过,与苹果iPhone Air相比,国产eSIM手机的上市时间可能会稍晚一些,预计最快也要等到年底才能面世。这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既带来了挑战也蕴含了机遇。挑战在于,iPhone Air上市后可能会在没有直接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大量吸收用户;而机遇则在于,国产厂商可以观察苹果的市场表现,进而调整自身策略以应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