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IY装机领域,AMD与Intel的竞争一直是热门话题。近年来,AMD凭借性价比优势赢得不少用户青睐,甚至形成一种"AMD YES"的舆论氛围。但事实上,根据不同使用场景选择处理器才是理性之选——在某些特定需求下,Intel平台反而更具优势。
以小主机场景为例,这类设备因空间紧凑、设计精致等特点,成为桌面美学的代表。但受限于ITX架构,扩展接口少、散热效率低的问题始终存在。数据显示,同性能下小主机内部温度普遍比标准机箱高8-12℃,这对硬件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此时选择发热量更低的处理器,比强行堆砌散热设备更具性价比。
Intel酷睿i5-12400F/12490F两款处理器,恰好满足小主机需求。基于10nm工艺的6核12线程架构,即便面对14代处理器仍不显落后。两者核心差异在于三级缓存(12490F多2MB)和频率(12490F提升0.1GHz),但实际性能差距不足5%。关键优势在于纯大核设计带来的低功耗特性,实测满载功耗仅65W,普通四热管散热器即可轻松压制。
在主板选择上,这两款处理器展现出极强的兼容性。H610M主板二三百元即可入手,B760M主板扩展性更强且价格与H610接近。值得注意的是,M-ATX主板既能兼容多数小机箱,又能控制成本。内存支持方面,DDR4平台的成熟生态成为重要优势,当前二手市场仍有大量优质内存流通,相比价格波动的DDR5更具性价比。
显卡搭配方面,这两款处理器的PCIe 5.0通道完全释放显卡性能。入门级可选Intel DG1独显,实测《英雄联盟》1080P分辨率下稳定120帧;进阶选择包括千元价位的A750、B580,两千元档的RTX4060,甚至两千元以上的RTX5060。这些显卡普遍采用双风扇设计,厚度控制在50mm以内,完美适配小机箱空间限制。
机箱与散热的搭配方案中,150元价位的乔思伯C6 MESH表现突出。该机箱支持MATX主板和短ATX电源,散热方面采用下压式薄扇即可满足需求。实测显示,i5-12400F/12490F在25℃环境下满载运行,CPU温度稳定在68℃以内,机箱内部整体温度不超过75℃。
当前存储市场虽受价格波动影响,但DDR4内存仍具性价比。以8GB内存为例,二手市场价格维持在180-220元区间,相比高峰期降价40%。固态硬盘方面,1TB PCIe 3.0产品价格稳定在350元左右,对预算敏感的用户仍是优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