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聚焦于云上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深度研究报告《云上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研究报告(2025)》正式发布,该报告全面剖析了云计算与人工智能融合所带来的安全挑战与应对策略。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已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据报告显示,全球基于云计算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24年已达到482.2亿美元,并预计将在2032年激增至3934.4亿美元。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背后,是公有云托管、私有化部署等多种服务模式的兴起,它们各自面临着不同的安全风险。
在人工智能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准备阶段,数据合规性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是基础挑战;训练阶段,模型窃取、对抗攻击等风险层出不穷;推理部署阶段,模型完整性和API滥用成为新的威胁;而在集成应用阶段,内容注入等风险也不容忽视。这些风险不仅威胁到数据的安全,还可能影响到人工智能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报告提出了构建全链覆盖的治理框架,明确防护需求,划分防护边界与关键点。这一框架涵盖了基础设施、模型、数据、工具、内容安全等多个方面,旨在建立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提升系统的综合治理能力。同时,报告还强调了标准建设与评估的重要性,认为健全的标准体系是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在防护措施方面,报告指出,技术创新是推动安全升级的关键。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赋能主动防御,实现更加智能和高效的安全监测与响应。多技术融合创新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它将不同领域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共同提升云上人工智能的安全性。
除了技术创新外,多方协同也是构建全链条防护生态的重要一环。报告强调,企业之间应加强协同合作,形成产学研用联动的良好氛围。同时,行业自律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报告还提出了建设多层次治理体系的建议。通过深化产业协作与风险防控,可以进一步提升云上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同时,完善标准应用、健全标准体系并强化推广也是未来的重要任务之一。
《云上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研究报告(2025)》为云上人工智能安全建设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参考。它不仅揭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还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云上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将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这份报告无疑为行业内的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