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全球算力需求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组委会联合中国电信研究院、华为等机构发布的《算力城域网白皮书(2025版)》指出,到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突破1037EFLOPS,预计2028年进一步攀升至2782EFLOPS,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6.2%。这一增长态势直接推动算力基础设施进入重构期,算力城域网作为新型算网融合形态应运而生。
政策层面,《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与《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形成双重驱动,推动算力资源从分散布局向集约化、协同化转型。算力租赁模式的普及显著降低了企业用算门槛,上海、浙江等地已率先开展现网验证。数据显示,基于新型城域网架构升级的算力城域网,在算效保持率和任务完成时间(TTFT)等核心指标上,劣化幅度控制在3%以内,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该网络通过"2+3+7"三级架构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调度:2个国家级公共智算云池作为核心枢纽,3个区域级算力中心承担中继功能,7个省级城市智算设施提供末端服务。这种布局使城市与行业用户能够就近获取算力资源,显著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网络需满足五大核心需求:支持TB/PB级数据分钟级弹性传输、实现100-500公里存算分离训练无损传输、构建400G/800G高收敛比组网、保障RDMA无损传输下的租户级隔离,以及实现百万级并发推理的10ms内响应。
技术实现层面,算力城域网采用SRv6/EVPN协议栈构建底层基础,通过三大核心技术突破传输瓶颈:弹性带宽系统支持100Mbps至100Gbps动态分配,超高吞吐技术实现90%以上链路利用率,广域无损RDMA将丢包率控制在可接受范围。配套设备完成400GE向800GE的接口演进,配备动态大缓存和流级拥塞控制模块,确保复杂场景下的传输稳定性。
在典型应用场景中,海量数据入算通过弹性带宽与全局调度系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跨集群协同训练则依赖大带宽管道与无损传输技术的双重保障。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已启动试商用部署,同步开展新型协议的研发验证。通过与产业链伙伴的深度协作,目标构建覆盖广泛、可靠稳定的算力城域网络,为数字经济提供坚实的算力基础设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