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八届中国鸟类学大会上,来自十余个国家的千余名鸟类研究专家齐聚一堂,围绕鸟类行为生态、演化机制及保护监测技术展开深度探讨。会上,一款由长沙企业自主研发的IoB生物物联网系统引发广泛关注,该系统通过技术创新为破解鸟类迁徙之谜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每年春秋两季,数以亿计的候鸟跨越洲际完成生命迁徙。这些飞行精灵如何精准定位迁徙路线?幼鸟又如何继承代代相传的生存智慧?研究发现,鸟类迁徙规律不仅关乎生态平衡,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禽流感病毒传播路径与候鸟迁徙通道高度重合,航空安全领域也需要精准掌握鸟类活动规律。然而受限于技术瓶颈,尤其是对体重不足50克的极小型鸟类,传统监测手段难以实现高频次、长周期的数据追踪。
针对这一难题,长沙环球信士公司历时五年研发的IoB系统实现了技术突破。该系统由超轻型追踪器、智能通讯基站和云端数据平台构成三维监测网络,其中0.45克微型标签可连续工作一年,功耗仅为卫星定位设备的千分之一。当佩戴标签的鸟类进入基站覆盖范围(最远达30公里),系统会自动完成"身份打卡"并将数据实时回传,经算法处理后生成可视化迁徙轨迹与栖息地分布图。
目前,该系统已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部署200余个监测基站,初步构建起跨国界协同监测网络。在大会现场,企业负责人宣布将启动"长江-黄河流域覆盖计划",预计2026至2028年间新增2000个智能基站,实现国内主要迁徙通道的系统化监测。这项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将使中国鸟类迁徙研究精度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
这家创新企业的成长轨迹同样引人注目。2013年,湖南城市学院周立波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长沙高新区创立环球信士,专注于野生动物追踪技术研发。经过十年发展,企业已推出40余款卫星追踪终端,占据国内80%市场份额,产品远销欧美澳等30余个国家。从极地企鹅到热带候鸟,全球研究者都在使用"中国造"设备开展生态研究,这标志着中国在野生动物监测领域已形成完整的技术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