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牛“5G+AI”智能工厂:工业神经网络织就,每2秒产一品效率领跑

   时间:2025-10-22 20:51 来源:快讯作者:钟景轩

在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公牛集团与浙江移动联合打造的智能工厂项目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这座以"全链路信息互通"为特色的电连接产品智能工厂,通过5G、AI、无源物联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生产效率7倍于行业平均水平、安全事故减少80%的突破性成果,为家电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作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公牛集团在插座、开关等民用电工产品领域享有盛誉。其5G智慧工厂内,AGV无人车与机械臂协同作业,从原料投放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几乎无需人工干预。支撑这一场景的,是浙江移动构建的跨区域5G专网——通过双MEC异地容灾架构与入驻式UPF技术,在两大生产基地部署互为主备的边缘计算节点,形成端到端稳定性达99.99%、时延控制在微秒级的"工业神经网络"。当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备用系统可在瞬间接管全部计算任务,确保生产数据零中断。

该网络已接入1100余个终端设备,覆盖30余万平方米厂房。配套的5G专网运维平台具备98%的网络故障自动诊断能力,可将问题识别时间缩短至分钟级。项目负责人表示:"过去运维人员需要逐个点位排查故障,现在系统能自动告警并精准定位,为连续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据测算,该网络每年为工厂节省的运维成本超过200万元。

在模具管理环节,5G-A无源物联技术展现了显著优势。公牛集团墙壁开关生产车间的模具库占地800平方米,存放着4000余副模具。传统人工扫码盘点方式效率低下,且老师傅也难以快速定位所需模具。浙江移动为模具、周转箱等设备安装无源标签后,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实时获取定位信息。这种"数字身份证"系统实现了3-5米精度定位与自动化盘点,每年直接降低管理成本超200万元,彻底解决了人工盘点误差大的问题。

智能化改造渗透到生产的每个环节。注塑黑灯车间依托5G实时数据采集技术,实现了从集中供料到自动码盘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结合工艺优化大模型,该车间人均产值提升51%,年效益增加3000万元。全自动装配线通过AI视觉辅助供料与机器人装配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每2秒生产一个电连接产品的纪录,单位时间人均产量(UPPH)达850,是行业平均水平的7倍。新能源手工装配线引入AI视觉摄像头后,装配行为识别与产品质量检查同步完成,生产线平衡效率提高1.6倍。

安全防控领域同样实现创新突破。通过将原有570路传统监控接入"AI解析盒",系统可实时识别15类违规行为与安全隐患,近百种算法模型使安全事故减少80%,隐患消除及时率提升90%以上。相较于新安装AI摄像机,该方案节省了30%的成本。

该项目形成的"网络底座+全域物联+场景矩阵"三维赋能体系,已成为家电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标准范式。中国移动发布的《5G-A无源物联网应用案例白皮书》,聚焦无源物联、AI视觉质检等核心技术,为离散制造行业提供了典型场景解决方案。目前,相关方案已在宁波规上企业中推广应用,帮助多家企业缩短智能化建设周期,降低转型成本。项目已吸引近百家制造企业参观交流,其技术可复用、效益可量化的特点,为行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了清晰路径。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