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热电橡胶与离域电解液引领能源存储革新

   时间:2025-08-20 09:26 来源:ITBEAR作者:苏婉清

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中国高校再次展现了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北京大学与天津大学近期公布的科研成果,不仅为可穿戴设备供电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还极大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为电动交通、消费电子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北京大学的雷霆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全球首创的“热电橡胶”材料,该材料兼具柔韧性和高效发电能力,为可穿戴设备的持续供能问题带来了曙光。这种热电橡胶通过精密的材料设计,实现了刚性半导体高分子与柔性橡胶在微观层面的均匀融合,形成了高效的电流通道和柔韧的骨架。更令人惊叹的是,该材料在拉伸超过原长850%后,仍能恢复90%以上的原状,其热电转换效率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突破性的创新,使得智能手表、健康监测器件等可穿戴设备能够实现自给自足,无需频繁充电。

与此同时,天津大学材料学院的胡文彬教授团队也在电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首创了锂金属电池电解液的“离域化”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电解液设计的局限,成功研制出了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公斤的软包电芯和480瓦时/公斤的模组电池。这一成果将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直接提高了2至3倍,标志着我国在锂金属电池领域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该团队通过引入多样化的电解液微环境,增加了溶剂化环境的无序性,从而优化了整体电解液性能,实现了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稳定循环和安全特性。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