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电信广西恭城分公司的技术团队深入偏远地区,成功完成了北斗卫星时钟系统的升级工作。他们细致入微地调试设备,确保基站时间同步精度得到显著提升,为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国电信在北斗产业的布局正在加速推进,不仅在场景应用上不断落地,还在融合北斗的创新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这一动向,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近年来,国家对北斗产业化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明确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进行了部署。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地积极响应,推出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和扶持政策,从多个维度为北斗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数量已接近2万家,从业人员总数接近百万人。其中,核心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应用服务企业超过1.5万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北斗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
在交通领域,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为智能驾驶和车路协同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国超过80%的营运车辆已安装了北斗终端。在农业领域,北斗导航农机实现了精准播种和施肥,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应急救援中,北斗终端为灾害救援提供了实时定位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北斗与5G、物联网等技术融合,为多个场景提供了时空基准服务。
中国电信在北斗产业的发展中,积极拥抱技术创新,聚焦农业领域的痛点难点,通过场景化应用落地,为传统农业带来了数字化变革。在广东茂名,中国电信打造的“低空经济+农业”项目,借助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了无人机物流路径的精准规划,解决了山区果农的运输难题。
在春耕时节,中国电信的网络维护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基站和机房进行全面巡检,确保5G网络覆盖稳定。坚实的网络支撑为智慧农场的北斗农机作业提供了稳定连接,让农耕数据能够实时传输,设备能够精准协同。
在江西井冈山,中国电信构建的全流程智慧农业体系展现了科技的力量。通过5G物联网传感器和北斗无人机植保系统,实现了农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高效作业,提高了水稻产量,降低了农药化肥使用量,打造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
中国电信还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北斗农机营业厅的建设,为农户提供便捷的业务办理和产品演示服务。这些营业厅配备了齐全的北斗设备,让农户能够按需选择适合的科技设备,将现代科技融入耕作流程。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电信将多技术融合作为突破口,打造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其中,天通无人机电子信标产品整合了物联网、5G、北斗定位等技术,为无人机提供了实时位置跟踪和应急通信保障。同时,中国电信还打造了北斗+智能时空云,为北斗企业提供了一体化智云服务,大幅扩展了北斗应用市场边界。
在生态合作方面,中国电信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共同体,与华为、小米等产业链头部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北斗短报文技术在消费电子终端的普及应用。中国电信还在武汉成立了北斗技术创新中心,专注于开发时空信息服务新业态,为产业创新提供技术输出。
通过技术融合和生态共建,中国电信正将北斗能力与自身云网优势深度结合,催生出“北斗+低空经济”“北斗+智慧农业”等多元应用场景。在技术创新的持续驱动下,中国电信正以全产业链参与的姿态,推动北斗从行业应用向大众服务延伸,为北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