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最低价”策略揭秘:电商与商家的博弈

   时间:2023-10-30 09:36 来源:中文科技资讯

【中文科技资讯】10月30日消息,今年的双11购物狂欢季比以往提前来临。短视频平台甚至早于传统电商平台率先点燃了双11大促的火花。快手电商于10月18日以“大牌百亿补,尽在快手商城”的主题正式启动了双11预售,而随后京东、淘宝天猫、抖音也纷纷加入了双11的战局。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各大电商平台将焦点集中在“低价”方面。例如,京东强调提供真正的低价,鼓励消费者“闭眼购物”;淘宝天猫则将全网最低价作为双11的核心目标。此外,这些平台纷纷放弃了以往繁琐的优惠方式,而是采用了“单件立减”和“不凑单”的策略。

此外,今年的双11还注重了配送速度。菜鸟继续提供半日达和送货上门服务,并承诺如果送货晚了,将提供赔偿。

尽管各大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服务,但消费者是否会因此再次陷入疯狂的“买买买”时代呢?在这场“最低价”大战中,这些低价是否真的划算呢?价格定价权究竟在谁手中?

在竞争激烈的“最低价”大战中,抢占消费者的“最低价”心智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共同目标。但要实现“最低价”的策略并不容易,这需要商家的积极配合。

据中文科技资讯了解,各大平台在与商家沟通时制定不同的促销机制。京东期望商家提供更低的价格,而淘宝天猫则要求主推产品的价格下降。抖音商城则要求商家降价15%。此外,抖音还要求商家增加投入和GMV产出,而这些要求使商家在双11期间的投入和产出需要同比上涨40%。

相比之下,快手通过大牌大补策略实现低价目标,但对降价幅度干预程度相对较小。快手并没有要求商家降价幅度,而只要求商家今年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10%到20%左右。

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实现平台“最低价”的目标,需要商家积极参与降价。如果没有商家的合作,即使平台愿意提供百亿补贴,也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商家在这场“最低价”大战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尽管平台希望获得“最低价”的特权,但这并不总是与品牌的初衷一致。品牌更倾向于通过统一产品的全网价格或专门为各个平台推出的渠道商品来实现各个平台之间的平衡。因此,不同平台的产品价格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在促销空间方面会有所安排,以避免价格竞争。

在“最低价”大战中,不仅平台竞争激烈,商家也要作出让利。然而,让利的程度通常建立在保证一定利润的基础上。商家通常不愿意轻易放弃价格定价权,因为这代表着他们的利润空间。因此,商家通常会控制价格,以确保自己的利润不受损害。

不过,商家也需要注意,如果价格失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风险。例如,如果产品的价格突破了红线价,可能会导致跨区域销售的风险。因此,商家在参与“最低价”大战时需要谨慎权衡。

在这场“最低价”大战中,平台不断提供各种补贴,以争夺消费者的青睐。例如,淘宝天猫今年将放出史上最大力度的红包和优惠券,京东提供跨店满299元减50元的福利,以及一定数量的20元补贴。抖音商城也在满减机制的基础上提供大量的消费券。

除了各种补贴,一些平台还推出了保价机制,以确保消费者心智中的低价得以实现。京东承诺“双11”期间8亿商品全程价保,而淘宝表示,所有百亿补贴商品都承诺“买贵必赔”,如果价格偏高,平台将提供等额红包作为赔偿。这些政策和机制旨在吸引更多的用户进行消费。

尽管各大平台提供了各种优惠,但最终消费者是否会被低价打动还有待观察。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价格,他们更愿意货比三家,追求最低价格。这种消费习惯为电商平台提供了增长的机会。今年的双11低价策略是否会成功,还需要等待各家公司的财报揭晓。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